单骑万里漫游之五(西宁至甘南拉卜楞寺)

发布时间:2008-10-10


 

 

    西宁到化隆省道上的一棵古树。其实这里大部分是回族居民,信奉伊斯兰教,这种类似于哈达的东西不知是不是回族的一种习惯。

 

 

    化隆县的一个山口,这里完全是藏族的习惯了。山口挂上经幡,向南来北往的行旅商贾祈祷祝福。

 

     这里藏族同胞的民居与四川、西藏的大不同。因为回族和藏族的混居区域,有时不好分辨究竟是回族的还是藏族的。

 

    晚上在循化县城西的一个小镇,过了一次青海的黄河,因天色已晚,拿不准是不是黄河。只觉得昏暗的月光下,水流湍急,显示出一种不同寻常的气势。在饭店里向主人打听,得知就是黄河,于是又回程专门看了一下。流水映着一弯新月的微光,自己默默的感觉这里不一样的黄河带给心里的冲击。

    循化县里撒拉风情很浓重。我专门问饭店的小姑娘“你们是撒拉族还是回族?”。她和年纪稍大些的女主人答“撒拉族就是回族”。当时有点糊涂,提醒自己回来后要认真查一下撒拉和回族的区别。

    网上的资料简单归纳如下:“撒拉族人口目前接近9万,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化隆回族自治县黄河谷地,以及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乡一带。部分撒拉族散居于青海省的西宁市及黄南、海北、海西等州和甘肃省夏河县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、伊宁县等地。

撒拉族自称"撒拉尔",在汉文史籍中还有"撒拉儿"、"沙剌"、"撒剌"等多种写法,因信仰伊斯兰教,又被称为"撒拉回",当地其他民族称之为"撒拉"。

  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,风俗习惯虽然和周围回族相似,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,受特定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,形成了独特风格。撒拉族人聚族而居,自成区域。撒拉族喜欢喝奶茶和麦茶,家家备有茶壶和盖碗等茶具,而且撒拉族人还十分讲究制茶方法和饮茶礼节。

撒拉族人在服饰上与回族人大致相同。

撒拉族居住的地方,山路崎岖,黄河水急。过去撒拉族人多以驴、马、骡等牲畜作陆上的交通工具,靠羊皮筏子或木筏摆渡,现在仍能看见勇敢的撒拉族人驾驭着羊皮筏子乘风破浪,往返于滚滚的黄河之中。

撒拉族过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圣纪节、开斋节和古尔邦节,大小清真寺遍布撒拉族各个村落,是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。

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的黄河南岸,撒拉族主要居住在黄河岸边的河谷地带,海拔较低(1800米左右。循化地区盛产瓜果,素有"瓜果之乡"的美称。循化的土特产中苹果、花椒、辣椒以其色香、味美、优质而闻名于省内外。循化县东部和西南部山区分布着茂密的天然森林。循化县还有骆驼泉、街子清真大寺、孟达天池、积石长峡、公伯风光、十世班禅大师故居、喜饶嘉措大师纪念馆、文都大寺等旅游景观。 ”

    网上的资料介绍得非常吸引人,只是自己当时了解的不多,早知如此可能当地住上一天,好好感受这种异样风情了。


 

 

    由循化连夜赶住临夏,五十多公里的油路之后,剩下约四十公里的挖开待修的山路,虽然大部分是下坡,但是由下山的路坎坷崎岖,再加上中途山上起雾,视线模糊,摩托车很难控制,心里的紧张、焦灼与惊险的山路环环相扣,几乎将前行的信心完全打掉。那种心里引起的不安与对生活的担忧非常具有象征意味,生活何尝不是如此?哪里有通天的大路让你无忧无虑、大摇大摆的自在前行?只能把最坏的路段走完,才会有真正的平静和安心。

    现在想来,自己当时真是咬牙苦撑,今晚到不了临夏,明天的夏河只能是想象。在犹豫与决定中,勉强“挪动”。看到临夏县城的路标时,心里一热,几乎要喊出来,看表,已是凌晨2时了。扎下帐蓬,欣慰中睡至10月5月拂晓,在苍老的伊斯兰教的晨祷声中,收拾行装往夏河而行。

 

    夏河,一直是心里念念不忘的地方。想象中已经把此地神化了。拉卜楞寺,宗喀巴,班禅,金瓶掣签,藏传佛教格鲁派等等,越发在心里形成了一种神秘的力量。踏上这片土地,才知道除了藏族,还有回族同胞,就是刚才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介绍的撒拉同胞。基本上每个村子里都有寺院,他们生活在一个水源丰富、气候适宜的地方,而且精神生活十分的安祥,信仰的力量将这里变成了他们的人间乐土。

 

    这个是伊斯兰教风格的建筑,清真寺,信仰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我是无神论者,但是心里并没有优越感,反而想,如果我也是少数民族的有神论者,享受自己的神带给心灵的安静平和,那有多好啊。作为一个机关人员,看多了城府心计,看多了口是心非,惟一的祈祷对象是自己都不相信的上帝。理想与信念在现实面前撞得粉碎,哪里还有虔诚的心?

    由此说来,尽管他们物质生活不是很丰富,仅信念一条,足以享受精神的豁达与单纯。

 

    这里藏族与回旋(撒拉)和平共处,给人很异样的平和感觉。

 

    那些执着信仰的朋友是幸福的,目标明确,生活单纯。一颗向善的心,足以抵御物欲的侵蚀。

 

    看到拉卜楞寺的那一刻,心里激动、紧张、兴奋,但是不可避免的有点失落____她好象应该站立云端,静静的俯视众生,以超越的姿态承受世俗痛苦,抚慰各方信众。事实却是她只是处在一个平常的山间谷地,在正午的阳光下略带疲惫,任三五信徒以虔诚的姿势祈祷祝福。这里的海拔并不很高,天空也没有想象中的纯净高远,金顶宫殿里面和白塔基座之下,偶尔有红袍喇嘛轻声交谈,游客和转寺者不时的从眼前走过。一面是信仰的圣土,一面又有集市的喧哗。面纱撩开之后,真实的拉卜楞寺让我有种不知所措的失落和痛苦。

    后来吃饭时,有点明白了,这里不是属于我的世界,是另外一个真实的存在,她只为相信她、崇拜她、祈祷她的藏族同胞而存在。虽然身处其中,但我始终只是局外人,好奇心无法产生发自内心的爱。当然我并不是不理解他们,相反对他们的虔诚和崇拜十分的向往。想象与真实的落差让我产生了一种类似颓废的情绪。

    原谅我吧,我的夏河,我的拉卜楞寺。

 

 

    拉卜楞寺东侧的一个小店,藏族夫妻共同经营,他们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,小姑娘上小学六年级,普通话非常流利,帮助妈妈为客人端茶倒水,有模有样。如果不是身处此地,看不出她是藏族。老板娘和我年纪相仿,从她对孩子的温柔语调感受到对孩子的爱心与柔情,她皮肤略显暗黑,那是夏河的强烈阳光常年照射的结果了。

    虽然曾经到过四川甘孜和云南的部分藏区,但还没有吃过真正的藏餐。我让饭店女主人做了一份糌粑、奶茶,看着糌粑,闻着酥油味道,竟然楞了半天____我闻不惯酥油味。唉,下了两次决心,吃了三块糌粑,把奶茶喝完,向女主人说“你给我来份炒面、来瓶啤酒吧”。

    饭间和女主人聊天,她说她们自己也经常吃糌粑,很多外国人来此早餐也是鸡蛋、糌粑、奶茶。她家的酥油很新鲜,市面上的酥油一般不是很新鲜。真正习惯了这种味道,酥油茶还很好喝的。唉,没办法,我只是一个过路人,入乡随俗虽然是常理,但是这种适应力还是差了点。


最后编辑: admin 编辑于2009/12/29 16:03
我在旅行 | 评论(0) | 引用(0) | 阅读(2490)
发表评论
表情
emotemotemotemotemot
emotemotemotemotemot
emotemotemotemotemot
emotemotemotemotemot
emotemotemotemotemot
打开HTML
打开UBB
打开表情
隐藏
记住我
昵称   密码   游客无需密码
网址   电邮   [注册]